The Seven Treasures Wish-Fulfilling Pagodas 七寶如意塔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09 國語 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来到加国佛教五台山善财宝殿。 善财宝殿是一个多功能厅,它因为一幅巨幅浮雕而得名。整个五十三参浮雕作品长26.2米(合86英尺),高6.4米 (合21英尺),供奉于五台山大殿一楼多功能厅,是一幅巨型雕工精美的艺术大作。这幅巨雕上面的人物栩栩如生,一共有53位。其中53个人物的立体雕像都是独立的立像,每个人物雕像约1.08米。这里面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The Seven Treasures Wish-Fulfilling Pagodas 七寶如意塔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08 國語 阿弥陀佛,大家好,欢迎来到加国五台山。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灵泉湖畔,眼前是七宝如意塔!大家知道七宝如意塔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要说,灵泉湖是在沼泽地里发现的一个天然泉眼。这个泉眼发现以后,湖水越来越大。在发现泉眼的两三天后,湖水不断涌现,甚至把湖畔的泥土都冲掉了,所以达义大和尚就安排在灵泉湖畔做了七宝塔,镇在湖边。自从湖畔有了七宝如意塔,湖水就再也没有漫出去。 这个七宝如意塔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佛教石塔常常以塔基、塔身、塔刹、刹座、宝顶、相轮等组成。“塔基”包括基础和基座两个部分,基础是埋入地下的部分,基座是露出地面的部分,两部分上下相连,坚固完整,作为塔的根基,以固定整个佛塔。…
Central Platform 五百羅漢護中台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05 國語 阿弥陀佛!欢迎大家来到加国五台山的中台。 中台孺童文殊师利菩萨铜像净高度 : 9.99米,含台总高度 :…
The Museum Exhibit No. 12 12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12 國語 现在我们来到了12号展柜。12号展柜展出了平均高度约为70cm高的十八罗汉像,与9号展柜中约20cm高的十八罗汉像形成视觉对比。罗汉又称阿罗汉,指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解脱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十八罗汉是佛教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是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 在展柜中央,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其塑像额头凸起,两手过顶,掌心朝天,因打坐完常两手举起伸懒腰,作舒气状,而得此名,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自得其乐。展柜左侧,伏虎罗汉,右手高擎金刚圈,作叱咤状,左脚踏虎,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老虎,因此猛虎就被他降服。展柜右侧,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头戴铜箍,双耳佩环,眉骨高耸,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七层宝塔。
The Museum Exhibit No. 11 11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11 國語 现在我们来看11号展柜。11号展柜共展出了12尊佛像,融合了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的佛教塑像。既有南传上座部佛教造像的释迦牟尼佛像,圣像头部椎形发髻,为莲苞初绽形顶,珍珠螺旋肉髻,身著袒露右肩臂的贴身袈裟,端坐于三足佛座,象征戒定慧三无漏学;又有藏传佛教文殊菩萨立像,圣像上身袒露,顶上化佛,耳垂缯带飘举上扬,脖颈配项圈璎珞,两侧乌巴拉花,分别托举慧剑及般若函,双手作“上下说法”印;还有汉传佛教的鱼龙观音、送子观音、千手观音等造像。 达义大和尚在筹建加国五台山之初曾发愿,未来要把佛教的三大语系汇聚在加国五台山,利益无量众生。达义大和尚认为,曾在2500多年前,佛教诞生于古印度,之后形成了三大语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如果因为加国五台山的殊胜因缘,将三大语系都汇集在一起,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代表着佛教三大语系的大团结。
The Museum Exhibit No. 10 10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10 國語 欢迎您来到10号展柜。10号展柜展出的展品众多,共有12尊佛像和7片贝叶经。其中,120cm高的木质菩萨立像头戴云纹宝冠,冠中嵌珠,红色束发缯带自然下垂,青发黛眉红唇鹅颈,上身著璎珞联珠,披帛绕臂后自然飘拂,左手当胸作说法印,色调古朴典雅,造型写实。 中间的释迦太子铜像为释迦佛八相成道之诞生相,面目稚嫩脸型圆润,右手指天,左手指地,寓意“天上天下无如佛”,整体雍容华贵,气质娴静。最左边的释迦佛水晶卧像则为佛陀八相之涅槃相,佛陀头部向北,右胁偃卧于床座上,作吉祥卧,两足相累入灭,背刻娑罗双树。水晶晶莹剔透,造型优雅。 另外,两尊象牙材质的观音像雕刻时都依形就势,作象牙弧形,造像整体虽小巧玲珑,但将观音圣像刻画得生动传神,庄严肃穆。 值得一提的是,展柜展出的贝叶经为南传佛教经典装订模式,取贝多罗叶,经蒸煮、晒压、弹线、制匣、上色等复杂工艺制作而成,轻薄如纸,色泽明黄偏棕,光滑似有蜡感,素有“佛教熊猫”之称。
The Museum Exhibit No. 9 9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9 國語 您现在看到的是9号展柜。9号展柜展出了153cm高的观音像和仅有约20cm高的观音像、觉沃佛像、十八罗汉像。 最中间153cm高的观音圣像为金丝楠木质地,舟形背光饰以火焰纹,发髻高耸,簪配步摇,胸带璎珞项链,左手持葫芦法器当胸,右手上举杨柳枝,腰系绦带缀以珠玉璎珞,披帛绕臂环腰还垂于膝,赤足立于石座上。 约有一人高的观音圣像和周围造型小巧的佛像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但当您仔细地看展柜里其他每个仅有约20cm的佛像时,会发现每尊小佛像的神态、动作、衣着都刻画得非常精致,惟妙惟肖。比如,展柜最左侧的观音像仅有16cm,头戴宝冠,道巾披肩,衣袂飘举,衣纹生动如流水,眉目纤细,面部饱满软润,左手持净瓶当胸,右手持佛珠,游戏坐于多层仰莲座上,质地细腻古朴,气质娴静,充分展现了佛像造像艺术的精湛技艺。
The Museum Exhibit No. 8 8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8 國語 现在我们来看8号展柜。8号展柜共展出了5尊佛像,分别为弥勒菩萨像、观音像、释迦像。最中间的释迦佛圣像为舟形背光饰以火焰纹,阴刻缠枝纹,中间释迦佛为圆塔形螺髻,双手定印托钵器,结双跏趺坐。舍利弗、目犍连二尊者双手合掌,侍立左右,稳重肃穆。在这组佛像中,最中间的释迦像和右边的弥勒菩萨坐像都有背光中的身光,身光是“长光一丈相”的体现。“长光一丈相”即佛身周围经常放出一丈金色光芒,是佛发大菩提心,勤修无量信愿行等善法所感得的好相。这个好相表示能灭除疑惑、业障,一切志愿皆能满足。佛像的背光是智慧之光,象征光明,代表了佛的智慧和觉悟境界。
The Museum Exhibit No. 7 7號展柜 English英語 Cantonese粵語 音頻 0021-7 國語 现在我们来到了7号展柜。7号展柜共有16尊佛像,分别为象牙材质的彩绘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瓷质的准提观音像、观音像、普贤菩萨像、自在观音像、药师佛像、狮子无畏观音像、如意观音像、释迦佛像。其中,右下方的普贤菩萨像高70cm,梳髻佩冠,桃形头光饰以火焰纹,莲目微闭,额颐饱满,右手持药左手持波若经卷,跏趺坐姿于仰莲座上,坐骑大象身青灰色,憨态可掬,造像整体色彩鲜艳,神圣庄严。 您会发现,7号展柜中的许多佛像头部有一圈金灿灿的“光环”,使得佛像格外殊胜庄严。这里所说的“光环”其实有一个统一的称呼——背光。根据位置的不同,佛像的背光可以分为头光和身光。诸大经论中,有众多对佛“三十二相”的描述。所谓“百福庄严”,这些“相”不仅代表“颜值”,更是佛菩萨圆满功德的显相。背光,是为了表现“三十二相”中的“眉间白毫”和“长光一丈相”。7号展柜中背倚嶙峋山石的释迦像、文殊菩萨像、普贤菩萨像都有头光。头光的火焰是由眉间的白毫放出的,是佛“三十二相”中间“眉间白毫相”的体现。指的是两眉之间有白毫,柔软而右旋,常放光明,是佛见众生修戒、定、慧三学,随喜赞叹而感得的妙相;表示内心清明纯净,能见百亿诸佛光明微妙境界。
The Museum Exhibit No. 6 展柜6號 English英語 Mandarin國語 音頻 0021-6 粵語 而家我哋睇下6號展櫃。呢度擺咗14尊唔同材質嘅佛像,大家可以一次過欣賞到水晶、玉石、木材同石材唔同嘅工藝同造型! 最搶眼一定係中間呢尊石造釋迦牟尼佛頭像: ▸…